4月7日早间,一张关于微软的内部邮件截图在网上传播开来!
图源:网络
截图显示,微软公司基于地缘政治和国际业务环境的变化,宣布自2025年4月8日起,正式停止在中国区的运营,同时积极在欧亚地区展开新的业务布局。
对此,“钛媒体”联系了微软内部人士求证得知,此邮件为上海微创公司的内部邮件。据了解,上海微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全球数字化转型服务商,2002年由微软与上海市政府共同创办。
很快,微软便发布正式声明:“有关微软将停止在中国运营的报道,信息不实。”
进入90年代,虽然网吧仍然是中国电脑消费的主战场,但不少东部沿海大城市的家庭已经开始筹备“买电脑”。据统计,到1995年,全国电脑销售量将达到和超过100万台,总金额可达200亿元。尽管这一消费水平并不算高,但每年30—40%的增长速度却不容忽视。不久之后,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脑市场之一。
微软于1992年进入中国。彼时,微软在北京设立了代表处,主要专注于市场和销售渠道的建立与发展。像许多外企入驻中国第一步一样,微软选择了北京新世纪饭店作为代表处。中国市场也怀着复杂忐忑的心态,开始试着接触、接受这个庞大的科技企业。此时的金山、用友、东软刚刚成立不久。
1995年,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微软在中国的业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此后,微软在中国相继成立了微软中国研究开发中心、微软全球技术支持中心和微软亚洲研究院等机构,不断加大在中国的科研、产品开发与技术支持服务力度。
据公众号“格隆汇APP”介绍,微软在中国的市场策略,分为To B和To C两个方向。B端相对更好控制一些,微软与中国的开发商、销售商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同时协助设计了政府所用计算机系统,安装满足政府要求的特别版Windows系统。
Windows98/图源:维基百科
2001年的微软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牛气冲天”!三年前的1998年5月,在Windows 98推出不到一个月,美国司法部和20个州的检察长对微软提起反垄断诉讼,指控微软滥用其市场力量来打压针对Netscape等公司的竞争。这场20世纪美国最大的反垄断案,官司打了三年,最终以微软不需要拆分,只需要掏18亿美元的和解金草草收场。
对于2001财年营收253亿美元的微软来说,18亿美元何足挂齿,它的垄断仍可以继续。中国市场上,微软同样威风。在上海,它一把签下了7000多万元的订单。到12月,北京市政府为了提升信息化,准备采购一批办公软件。面对招标,微软中国区总裁高群耀就一个态度:站着把钱挣了。
“华商韬略”在介绍这件事时是这样形容的,“微软拿出的方案,比楚霸王还霸王。第一,Windows XP系统不打折;第二,XP系统虽有漏洞,但大家可以修修补补一起往前走;第三,要买系统,必须把Office软件一起买了,不然就涨价。据说看到微软的方案时,北京的官员差点拍了桌子。科技部的领导跑到微软去协调,最后只能对采购人员无奈表示:‘你们看着办吧’。”
虽然微软的态度有些傲慢但北京方面也给了转圜的余地,在有些关乎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部门,必须要求软件的源代码备案。据“华商韬略”介绍,北京市科委副主任俞慈声表示:“微软如果不同意,它就会失去订单,这是我们的权力。”
微软自然拒绝了这个提议,于是2001年12月28日,北京市政府正式宣布采购方案,国产系统红旗Linux领衔中标,微软颗粒无收。微软中国区也没料到这个结果。于是让工程师和市场部连夜赶工,写了篇3.5万字的报告。与其说是报告,不如说是示威。报告里,微软不仅攻击北京购买了一批“低能软件”,还一口气提了60个问题,批判招标不合规,指责Linux开源的公共通用许可是病毒,一副大战三百回合的架势。
《京华时报》有个评论,这是微软的六十大板。但这六十大板,北京市政府只用一招就化解了:不理。
到了2002年1月中旬,微软中国区终于扛不住了,只好向总部求援。于是1月15日,美国国家安全通信委员会委员、微软的三号人物克瑞格·蒙迪来到了北京。
据“华商韬略”分享,次日下午,克瑞格·蒙迪出现在中国科技部。他的背后跟着大中华区总裁、中国区总裁,以及全体够得上VP头衔的中国区大员。科技部同样摆出了高规格的阵容:两位部领导,有关司室负责人、红旗Linux的总工程师和“863计划”的专家与院士。
现场,蒙迪拿出了一份题为《中国未来软件及其相关政策议题》的中文报告。这份为拜会精心准备的42页报告,开列了从开放源代码软件、软件生态系统、到开放源代码与中国等6个议题。
按照在场记者的回忆,蒙迪先是以软件界老大的口吻回顾了软件发展历史,阐述了公共通用许可的种种弊端。又指出基于“公共通用许可”的软件体系使中国无法达到目标。核心思想只有一个:国产软件属于低能产品。
这种傲慢的态度,激起了在场专家的怒火。科学家袁萌站起来反问——既然微软如此推崇开放源代码,那为什么不向中国开放?蒙迪在讲了一大堆理由后,留下了一句彻底激怒众人的话:“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得不好,是世界上最糟糕的国家之一。”
此言一出,也宣告了微软总部亲自谈判的失败。
尽管当年的微软非常傲慢,但不得不承认在专业领域微软的实力很强,而Linux最要命的问题是:缺少配套软件,导致生态搭不起来。那些更换了Linux系统的用户很快发现,基于Linux的一系列办公软件,因为与微软的文档格式兼容有问题,所以系统一换,就打不开历史文件,也打不开别人给的文件。
对用户而言,这是一件“要命”的事。为此,在俞慈声的主导下,北京市科委带头启动了“启航工程”,召集了中日韩三国的技术人员,一起研究如何破解微软的文档格式,以实现读写和存储的完美兼容。但搞了半天,收效却微乎其微。
折戟沉沙的微软,在风波结束的第一时间,就撤掉了中国区总裁高群耀,取代他的是一位日后因“学历造假”而闻名的华人:唐骏。
此人显然更懂机变,也更知道该如何和中国市场打交道。在他履新之后,微软一改过去的傲慢态度。不但派高管频繁访华,殷勤拜访中央部委。还走起了“下沉路线”,和各地政府建立合作技术中心,部分订单半卖半送;和PC企业联合开发项目,甚至还打破了不合资的全球策略,投资国内软件企业。
抓住中美《上海公报》签订30周年带来的氛围窗口,2002年6月,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来到中国,在记者招待会上,他留下了一番“从来重视中国,微软愿意贡献”的甜言蜜语,顺手带走了和国家计委62亿元的合作协议。
所有人都很高兴,庙堂看到了一个“听话又友好”的微软,微软得以“再造中国区”。两年后的11月,北京市政府再次启动信息化采购,公开招标变成了“单一来源采购”,微软拿下了所有操作系统订单。
彼时,微软的C端的生态远没有B端那么可控,当时,一款正版Windows95的售价要在1000左右,而Win98刚刚推出的时候,为了应景,价格更是打到了1998元。这个数字在当时,已经接近东部沿海大城市中心城区的平米房价。试问当时老百姓如何买得起?
图源:Pixabay
这正好给了盗版商的空间。每一版Windows系统推出之后,快则几个月,慢则半年,市面上就会出来盗版,一张光盘5块、8块、10块,在大学后街的光盘店里都能买的到。买盗版的人用着廉价流畅的系统,而卖盗版Windows的人则跑步迈向小康社会。
对于这些,微软当然看在眼里。但在最初期,并没有出手阻止。在比尔盖茨看来,在知名度并没有充分普及的前提下,正版又那么贵,这些盗版商正好相当于帮他做了免费的广告宣传。
1998年7月20日,《财富》杂志刊登了股神巴菲特对比尔·盖茨的采访,当被问及微软的中国策略,盖茨的回答是:“中国人不会为软件付钱,不过总有一天他们会的。既然他们想要去偷,我们想让他们偷我们的。他们会因此上瘾,这样接下来的十年我们就会找出某种办法让他们付账。”
就这样,微软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一度高达90%以上。在中国用户充分产生无法摆脱的依赖之后,微软开始对盗版下手了。
2006年,微软向当时消费者规模最大的盗版商番茄花园发去了律师函。在2008年8月15日,苏州警方对番茄花园的站长洪磊进行了抓捕。2009年8月,“番茄花园”盗版案一审宣判,洪磊被判三年半,并处罚金100万元人民币,其他涉案人员也得到了相应的处罚。2011年9月23日,洪磊提前出狱。
2008年10月20日,微软针对中国用户启动了Windows XP专业版及Office的正版验证计划。对于安装了盗版Windows XP专业版的电脑,将被强行每小时“黑屏”(桌面背景变为纯黑色)一次,Office的菜单栏也将被添加“不是正版”。
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和争议。许多用户担心微软的行为侵犯了个人隐私,认为微软既然可以控制电脑背景变黑,就可能自由进入电脑甚至操控,威胁到信息安全、商业秘密和国家机密。也有用户表示正版微软软件价格过高,普通中国用户难以承受。还有律师向公安部举报微软“黑屏”计划侵犯用户隐私、危害信息安全,是“黑客”攻击行为,要求追究微软公司刑事责任。
中国国家版权局鉴于事件影响广泛,提醒微软维权措施不能过分。中国计算机学会也公开声明“倡导使用正版,但反对微软黑屏”。法律界普遍认为微软自行讨伐盗版于法无据。
时至今日,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微软在华的这三十多年,其在电脑系统方面基本上扫清了本地和国际的所有竞争者,在中国市场上一家独大。
图源:中国政府网
2014年国家工商总局对微软进行反垄断问询,这一事件引起微软对在华业务合规性等方面的高度重视,也促使其在后续的业务开展中更加注重与中国市场政策环境的协调。
据“财经杂志”报道,近年来,受出口管制和贸易摩擦风险影响,微软在中国收缩态势明显。
2024年5月,微软中国区Azure云平台的AI团队数百名员工收到邮件,询问他们是否愿意去美国、澳大利亚、爱尔兰等其他地区工作,如果不愿外迁也可选择拿离职补偿金。2024年7月,微软宣布对中国渠道进行整合,央广网报道称,四年内中国区店铺从460家缩水至51家。2025年4月,消息称位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微软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实验室将确认关闭。
微创的员工告诉“财经杂志”,微创内部普遍认为,是美国第14117号行政令导致微创裁撤微软中国项目组。
此前,微软断供华为的事件也闹得沸沸扬扬。2025年3月底,微软对华为的Windows授权正式到期。此前的3月14日,“第一财经”从知情人士确认,微软对华为的Windows系统授权即将到期,首款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商用AI笔记本电脑即将上市。
在2024年9月份一场央视新闻直播中,余承东曾有意透露:“由于制裁影响,Windows PC可能停止供货”,并强调称:“目前华为笔记本可能是最后一批,以后只有用我们的鸿蒙PC了。”
对此公众号“码不亭蹄”表示,Windows开始封杀华为,当然会有一些小影响,但对微软自己来说,却可能是“走向衰弱”的开始。谷歌退出中国,百度马上成为中国搜索第一;甲骨文数据库退出中国,阿里和华为数据库马上补上成为中国第一梯队;台积电不给华为代工芯片,中芯国际立马补上,国产芯片体系快速壮大;安卓系统不给华为用,鸿蒙系统快速成为世界第三大移动系统……
公众号“码不亭蹄”还表示,以前配合美国政府制裁打压华为等中国企业的美国本土企业,现在的日子几乎都不怎么样,甚至有的快要到倒闭的边缘,最典型的就是英特尔。
图源:华为发布会
近年来,国产操作系统发展态势迅猛。2024年3月20日下午,华为Pura先锋盛典及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上,华为宣布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鸿蒙电脑将在2025年5月份亮相。余承东表示,鸿蒙电脑将为电脑领域带来新的发展机会和成长土壤,诚邀广大生态伙伴和开发者共建鸿蒙电脑生态版图。
据公众号“IT大明白”分享,假如真有一天微软不在中国市场经营了,相应的替代方案相信也不是很难。其替代方案主要集中在国产操作系统、办公软件、云服务及协作工具等领域:
操作系统替代:统信UOS、深度Deepin,基于Linux的国产系统,适配国产芯片(龙芯、鲲鹏等),界面接近Windows,预装国产办公软件。
办公软件替代:WPS Office兼容微软Office格式,支持多端同步(Windows/Linux/移动端),个人版免费,企业版功能强大(协作、云文档)。
云存储与协作替代:可以选阿里云盘、腾讯微云、百度网盘。
参考资料:
《屈辱、抗争、逆转!三十年,中国该赢微软一次了!》,华商韬略出品,作者:耿康祁
云缨被扒开腿坐做❌同人游戏 | 9天前 |
🔞禁漫画 |
女人让男人用小🐔🐔通道爽 | 1天前 |
白丝大胸小舞被❌出小黄书 |
国产1819❌❌❌❌ | 3天前 |
巨乳❌奶头❌揉胸❌动漫 |
欧美接受❌❌❌高潮手拳 | 1天前 |
FerrPorno💋👙11 |
纲手被扒开腿做❌黄漫 | 3天前 |
国产91♥️丝袜 |
永久免费🔞🔞🔞看片在线观看 | 1天前 |
日漫被❌到爽🔞巨乳网站视频 |
小少萝疯狂❌喷水自慰 | 9天前 |
女子脱👙揉?动漫做运动大鸡鸡好舒服嗯嗯啊啊啊 |
白露自慰❌❌美腿丝袜 | 6天前 |
❌18禁网站舌吻 |
女人发三颗❤给男人什么意思 | 6天前 |
男男♂动漫啪啪网站免费观看 |
女被❌c🐻扒衣服种草莓软件 | 9天前 |
甘雨裸体㊙️ |